
近日,一家以“全女酒店”为卖点的住宿空间,因“禁止男性进入”等话题登上热搜。商家强调,其提供“女性更安全、更自在”的体验;网友质疑,其是否过度倚重性别标签进行概念化营销。客观来说,女性专属酒店并非新鲜事物,而是回应市场细分需求的结果。
女性消费能力不容忽视。《2025年中国女性出行及品牌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随着“她经济”的崛起,中国女性在工资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不断提升,在高客单产品的消费上,也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重视性价比、心价比、颜价比和质价比,仍是女性消费的主流特点。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在出境游、定制游、境内游三大高客单价旅行场景中,女性用户占比均超过55%。在去哪儿平台上,旅游淡季,女性预订高星酒店的数量同比增加四成。华住集团数据显示,2024年华住接待女性住客超1.14亿人次;其中,“90后”“00后”女性占比约52%,成为消费主力;“70后”“80后”的女性占比约36%。而“50后”“60后”女性住客人次在同年龄段的占比达40%。
女性专属酒店、女性专属楼层……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陆续出现旨在打造专属于女性的住宿环境。在国际上,新加坡酒店设女性专享楼层,印度泰姬酒店集团打造女性专用翼楼,其核心都是“安全保障+品质服务”双轮驱动。
支持者认为,专属酒店满足了特定群体需求。对于独自出行的女性游客、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或需要短期过渡的自由职业者,这种模式提供了比传统酒店更温馨、比普通青旅更安全的选择。同时也有网友指出,“成年人的酒店,大家都是关起门自己住自己的。这个社会本来就是男女共生的”。
从商业角度来看,女性专属酒店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它能否真正满足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如果仅靠概念营销,而忽视住宿体验、服务质量、安全保障等本质内容,那么,这种模式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毕竟,专属并非隔离,“性别差异”不能沦为营销噱头。住在女性专属酒店的女生们也不可能真的生活在“女儿国”,走出大门,仍旧是一个男女共生的社会。
从全球来看,酒店行业的女性关怀不是只有女性专属这一条道路,而是呈现出多元化路径。全球最大独立酒店品牌璞富腾集团始终支持旗下成员酒店积极开展赋能女性、提升社区福祉且有持久影响力的项目。
服务业日益精细化的今天线上开户的证券公司,女性专属酒店为消费者提供了新选择。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社会文明的前进方向应是兼容并蓄、共融共生,而非简单的“性别排他”。
配资炒股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